微细铠装热电偶是一种专门用于测量温度的传感器,其工作原理基于热电效应。它通常由两种不同金属线(如铂和铑、铜和康铜、镍铬-镍硅等)组成,这两根金属线分别被称为正极性和负极性,通过焊接或钎焊连接在一起形成热电偶接头。当热电偶接头的两端存在温度差时,两个不同金属之间会产生热电势差,该势差与温度差呈比例关系。通过测量热电偶接头处的电压,可以准确地计算出温度值。
一、操作前准备
检查设备完整性
确认热电偶外观无损坏(如铠装套管破损、接线松动等)。
检查补偿导线或连接器是否匹配,确保绝缘良好。
校准与校验
校准:使用标准温度源(如恒温槽、高精度校准仪)对热电偶进行校准,确保测量精度。
校验:对比已知温度点(如冰点、沸点),验证热电偶输出是否符合标准。
配套设备准备
连接数据采集器、显示器或记录仪,设置合适的测量范围(量程)。
若为低温或高温环境,需预热或预冷热电偶至接近目标温度。
二、安装与固定
选择合适的安装位置
确保测量点代表目标区域的温度(避免靠近热源、冷源或气流干扰)。
对于微小空间,需使用夹持器、粘接剂或焊接固定热电偶。
固定方式
粘接:使用高温胶(如陶瓷胶)将探头粘贴在被测物体表面。
焊接:通过点焊或激光焊接将热电偶末端固定在金属表面。
铠装保护:利用铠装套管的机械强度,直接插入狭小孔隙或缝隙中。
接线处理
补偿导线需与热电偶的正负极对应连接,避免接反导致误差。
使用热缩管或绝缘胶带包裹接线处,防止短路。
三、测量操作步骤
连接设备
将热电偶的补偿导线连接到数据采集器或仪表的输入端(注意正负极性)。
检查电源、接地是否正常,避免信号干扰。
设置参数
根据热电偶类型(如K型、S型、T型等)设置仪表的输入类型。
调整量程、采样频率、滤波参数等(如高速动态测量需提高采样率)。
零点校正
在基准温度下(如0℃或室温),调整仪表显示值与实际温度一致。
开始测量
启动数据采集器,实时监控温度变化。
对于动态过程(如快速升温/降温),需确保热电偶响应时间与系统同步。
四、数据读取与记录
稳定读数
等待热电偶输出值稳定后再记录数据,避免瞬态波动影响精度。
多通道测量
如需多点测量,依次切换或同时记录各通道数据,标注测量位置和时间。
存储与导出
将数据保存至本地或云端,导出为Excel、CSV等格式,便于后续分析。
五、操作后处理
断电与断开连接
关闭电源,拔下热电偶与仪表的连接线,避免长时间通电加速老化。
清洁与维护
清理热电偶表面的污垢或氧化层,检查铠装套管有无磨损。
存放时避免弯曲或挤压铠装部分,防止内部导线断裂。
数据分析
结合校准数据修正测量值,剔除异常点(如干扰或接触不良导致的数据)。